多姿多彩的拉美人过年
作者简介
汤铭新 1938年生;1960年进入外交部工作,1991年任外交部拉美司副司长,1993年至1996年任中国驻玻利维亚大使,1996年至1999年任中国驻乌拉圭大使,2000年至2002年任北京奥申委网站西班牙文版主编,2004年至2014年任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拉丁美洲这只经历了火与血磨难的金凤凰,焕发出多种文化碰撞、融合的奇异光彩。她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五光十色,千姿百态。我因曾有机会应当地朋友的邀请,做客他们的新年聚会,耳闻目睹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万花筒似的景象。
拉美人过年从圣诞节前开始到元旦之后两个节日一起过。他们送的贺卡上常祝您“圣诞快乐!新年幸福!”一位墨西哥朋友告诉我:“这是因为拉美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圣诞节为庆祝圣婴降生,感谢天主给人类带来和平、幸福,是我们阖家团聚的佳节。而新年则是我们期望新的开端,事业有成的时刻,是与亲朋好友聚会的欢乐良机。所以,宗教传统和世俗节日连在一起,请客送礼和社交应酬足足要延续将近一个月的光景呢!”
熊熊篝火烧“旧年”
厄瓜多尔的新年节庆,既有民族乐器的演奏,又有热烈奔放的民间舞蹈。
第一次令我大开眼界的是,在赤道之国厄瓜多尔过年。除夕早上开始,首都基多的人们便忙碌着送旧迎新。我惊奇地发现,许多车子的前盖上都缚上了一个戴了假面具,却又穿着衣服的“人”。当然,它比真人要小,是用旧棉絮或其他废旧材料填塞而成的“玩具”。而这样的假人竟伴随着它驱车的主人,招摇一日走街过市。我纳闷这些假人的用途,直到晚上这个谜才被解开。
那天我和夫人周曼华应原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的法尔科尼教授和他夫人法薇奥拉的邀请,到他们在郊外的住所过年。我们的车子刚从美洲大道开出不远,便被人用绳子拦截住。我不无担心地问这些拦路人出了什么事,不料,他们哈哈大笑起来,说这是索要买路钱,给多少无妨,是年轻人岁末寻欢作乐之举。我便摸出几枚硬币给窗外的青年,车子得以通过。如是一路开至法尔科尼教授的家,被这样的绳子拦了好几次。
厄瓜多尔街上陆续出现了一些着装艳丽的女郎,其实是男扮女装。(网络图)
一进家门,我们便讲起了路上的插曲。殊料法薇奥拉说:“你们还没有看到更精彩的呢!混杂在这些青年当中有不少姑娘吧?”我夫人说:“是啊,只是她们穿着打扮非常大胆,衣服异常暴露,裙裾撩腿至腰肢。”法薇奥拉笑了起来,“那是恶作剧的小伙子打扮成的姑娘,你们上当了!”听她这么说,我们真为刚才有眼不识“佳丽”而“汗颜”。
到了晚上,法尔科尼教授夫妇便忙着在他们的后花园内堆放木柴并烧起了篝火。我们围坐在融融的篝火旁继续聊天。我因为那疑问一直萦绕心头,便问起了白天看到的各种车子上缚着的假人玩具。法尔科尼教授说:“那是我们烧旧年的习俗。每当旧年将逝、新年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制的纸人连同家里的破旧杂物一起烧掉,这叫“烧旧年”。人们相信,将这些“旧年”化为灰烬,火化掉自己和家庭的旧身,就会将种种不幸付之一炬,便能在来年开始新的生活篇章。”
他带我们到门外的一个山坡上向四周望去,果然街上和郊外都燃起了一堆堆篝火。他说,当12点午夜钟声敲响,这全民“烧旧年”的大仗就要打响。有意思的是,我发现人们把“烧旧年”的习俗同政治生活挂上了钩。在大街上被烧毁的“旧年”假人,有许多是戴上了面具或头像的国内政治人物,也有披着国旗的一些外国政要的模拟人像。我上前问一位正拨弄篝火的青年此刻的心情,他激动地说:“这是我们大胆表达政治感情的机会。因为,我们有许多苦难,让这些罪孽的作俑者被除旧迎新的大火烧死见鬼去吧!”
巴埃萨小镇上摆出了一些小丑模样的布偶,这些布偶代表着旧岁,用在新年到来之时烧,驱除邪气。(网络图)
后来我知道,“烧旧年”并非厄瓜多尔独此一家。危地马拉为迎新年,有“烧魔鬼”的活动。每年12月7日那天,危地马拉人把各种凶神恶煞的面具、画片一起烧掉,以求驱鬼辟邪,在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在乌拉圭和洪都拉斯,则是烧一种特制的玩具,里面装满鞭炮和烟火,年三十晚上,点火引爆,场面非常热闹。哥伦比亚的一些地区,则是举行烧干树枝的篝火晚会。据说,如果篝火势头旺盛,到元旦凌晨仍不熄灭,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因为那烧过年关的木炭灰会有神奇的效力,既可以用来治愈疮口,又可用来施肥。因此,人们相信在新的一年会消病免灾,五谷丰登。
泼水、撒纸、赠卡、拂花
一次我去古巴访问,正赶上岁末抵达哈瓦那。负责接待我们的一位古巴官员告诉我,晚上安排逛夜景,“请你们领略我们的一种民俗风情。”我们和古巴朋友在一家餐馆吃完年夜饭后便步行上街。美丽的哈瓦那此时打扮得分外漂亮。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随着节奏热闹奔放的音乐划破了城市的夜空。
古巴-“泼水”辞旧迎新年
(网络图)
正当我们经过一个居民小区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这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只见各户人家有的打开大门,有的打开窗户,把一罐罐清水泼向路边,顿时汇成了一道道小溪。我好奇地问古巴朋友这泼水的缘由。他告诉我,古巴人有捧着装满清水的瓦罐守岁的习惯。每当新年来临的瞬间,千家万户纷纷把水泼到外边,象征着千辛万苦的旧年似流水般过去了,而像明澈的清水那样舒畅洁净的新年来到了。
我在阿根廷过年时遇上了又一种奇景。记得那是除夕下午,正当我沿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心脏地带五月广场漫步向西走到五月大道的议会大厦时,一路上看到纷纷扬扬像雪片一样的纸屑从许多办公大楼和商场的楼上飘洒下来。有的人走过时,因为没有纸片撒到身上,还特意返回去等候纸片的“光临”。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座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古老城市,年平均气温16℃。市区街道两侧种植着桉树、梧桐树、棕榈树以及美洲大陆特有的哈卡共达树。每到春天,那遍布全城的木棉树盛开着橘黄色和鲜红色的艳丽花朵,间之以桃花和其他花卉,交相辉映,把全城打扮得分外妖娆。还有一种我特别喜爱的翁布树,这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特有的植物,树干粗大,枝叶繁茂,树冠撑开,好像一把太阳伞,我把它称之为“太阳伞树”。因为在烈日炎炎之时,它给地面带来大片浓阴,让人感到格外凉爽清新。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住宅区,家家阳台上都摆满青翠的观赏植物。那些盆栽花木,可谓千姿百态,各具匠心,美不胜收。首都人生活在这样一座终年长绿的城市,从不为寒冬腊月担忧,下雪恐怕只是文艺作品和电影、电视里才能感触到的情景。因此,这场突如其来的“撒纸大雪”从何而来,自然引起了我这样的外来者的好奇。
孩子们嬉耍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办公大楼窗户内扔下的纸张。(图源:战忽局编外)
当我故弄玄虚地问阿根廷-中国文化协会秘书长,“怎么在你们这地球南端的大暑天,年三十那天在市区繁华大街下了‘雪’”时,他开始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很快识破了我的“圈套”,微笑着说,“您该不是指‘撒纸大雪’吧?那是有来历的。这是我们的一种习俗。据说多年以前,一家公司的职工在年终清理废旧文件时突发奇想,把旧报纸、旧日历、旧纸片等和‘旧’相连的东西统统撕成碎片扔到窗外去,宣布与旧告别,期待着从此迎来崭新的一年。后来人们看到这是一种除旧迎新很好的寄托方式,就‘起而效颦’,很快流传开来。而且有人还说,如若左邻右舍抛撒之时,你无动于衷,这旧年的鬼怪便会逃到你这里躲藏起来。于是,各家各户的撒纸大战愈演愈烈,在人们对新年充满的美好憧憬之中,一阵又一阵的‘撒纸大雪’便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1995年岁末,与前玻利维亚驻中国大使一起品尝年关大餐——美味的煮羊头。
有一回我在玻利维亚过年时,收到相熟的玻利维亚邮政总局集邮部主任埃莱娜女士送的一封贺卡。拆开时惊奇地发现里边附有两张图卡:一张卡片上的图案是把做工精致的椅子,另一张的图案是面值1000美元的钞票。我不好意思去问送贺卡的本人,便在玻利维亚前驻华大使哈伊梅的新年家庭宴会上问起此事,在座的家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哈伊梅说:“那把椅子是祝您坐上新交椅,‘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的意思,那张钞票是祝您‘收入见长,财源滚滚’的意思,用你们中国人贺年的习惯用语就是‘升官发财’。”
我说,这种寓意于实的祝贺方式还真是第一次碰到,很有新意,也别有趣味。哈伊梅夫人说:“还有呢!有的图片卡是一只昂立雪山之巅温顺的驼羊,那是祝您四季平安,大吉大利;有的是一所豪华的住宅和款式新颖的轿车,那是祝您鸿运高照,买房添车;有的是红如云霞、令人心旷神怡的玫瑰花,那是祝您爱情美满,阖家幸福……”
哈伊梅接着说:“一会儿还有更绝的呢,现在保密,请大家先用餐。”我们在杯叉交影之中天南海北的继续聊了起来。不一会儿,12点的午夜钟声敲响了,只见哈伊梅的家人从后面房间里搬出好几只箱子。我正不明白其意,哈伊梅站起来“郑重”地宣布:“现在,请每人拿起一只里边装有衣物的箱子,跟着我在房间里转一圈。按理,随后应该到家门外沿街走一圈。但今天中国大使和我们在一起,采取另一种办法,到后面的花园里绕一圈。”
我好奇地问:“这是晨练,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寓意?”哈伊梅说:“这意思是您拿了行李要出远门,先与家人告别。外出后顺顺当当地办完了公务,经历了人生的一圈后又高高兴兴地返回家园。”哈伊梅夫人说:“这是我们玻利维亚人在元旦之初企求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古老习俗。”她叹了口气说:“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屑这种方式。”
学会“打谷”,才能做哥伦比亚印第安人“打谷节”的嘉宾。
我在哥伦比亚串门拜年时见到了另一种情景:许多人在家里门厅更衣柜的镜子面前都放了束艳红的鲜花。主人说,这是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为求来年事通人和,生活灿烂。听哥伦比亚-中国友协的朋友告诉我,还有一种习俗,是在房间里遍撒桂皮,然后再把房间打扫干净。这样可以把霉气统统扫出家门,而留下的则是沁人心脾的桂皮香。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个鲜花之国,还有种在新年之际拂花的习俗。一位哥伦比亚朋友告诉我,许多人在新年后第一天上班时都带上一束玫瑰花,在同事之间相互拂花,据说是互助友爱、携手共勉的表示。如果想得到上司的青睐,则可以利用问候的机会,把花放在他身上轻拂一下,有点像日本人通常点头哈腰说“请多多关照”的意思。有的小伙子为赢得暗恋的淑女的芳心,便用一朵红玫瑰在对方身上轻拂一下,传达爱情的信息。也有的想挣大钱,可以用一朵黄花——金色财富的象征,在自己的额头和心口处擦一下,以求“洪福齐天,心想事成”。
温馨氛围与特色佳肴
拉美人过年十分讲究氛围,这与他们热情奔放而又好客的性格相一致。因此,家庭布置不乏“能工巧匠”的精心构思。先是在大门装上一只门铃,每逢有客人光临,伴随那叮当响的清脆铃声,便是主人和客人的热烈拥抱和问候。
房间里张灯结彩自不待说,一棵系着彩灯和各种挂件及贺卡的圣诞树在门厅迎面而立,树下堆放着包装精致的各色礼品。餐桌上摆着银烛台,吃年夜饭时,红蜡烛放射出一阵阵融融暖流。红色在陈设中占主导地位,因为一方面它是圣诞节的象征,另外还代表生命活力和爱情,用以增添过年的气氛再好不过。对北半球而言,刚过12月26日那日最短、夜最长的冬至,红色在寒冷而漫长的夜晚,自然又是光明和热烈的亮点,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铃儿响叮当”和“平安之夜”那欢快、庄重而又充满憧憬的乐曲在耳边荡漾,洋溢着浓郁的人情味的气氛,让人难以忘怀。
陪同李肇星外长参观拉美风情博物馆,馆长(左一)向我们介绍了包括土著印第安人的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拉美人过年时的饮食文化,同其他人文领域一样丰富多彩。有的沿袭西班牙和欧洲的传统,如在阿根廷的欧洲移民聚居区,家人和客人先享用放在饼干上的一块鱼片,然后喝上一口香槟酒,再在《蓝色多瑙河》优美的节奏下,跳上一曲华尔兹舞,相信未来的一切将会幸福美满;也有西班牙和当地印第安人混合色彩的菜肴,如在墨西哥和中南美洲各国,有烤牛肉、全羊、猪肘子等各种烤食,或者用土豆、菜豆、肉丁、西红柿、洋葱等塞在火鸡肚里烹制而成的火鸡大杂烩。而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每个人轮流吃12颗葡萄,葡萄是“肥沃”和“丰收”的象征,因此,每吃一颗葡萄,就要许一个心愿。这样,在新的一年12个月里便会心想事成。
在委内瑞拉,则是大家吃12勺菜豆泥。因为民间传说,菜豆凝聚了天地合一的神气,吃了会带来万事如意的好运。另外,还有保留印第安人本身特色的各种美味佳肴。我至今不能忘却的便是那顿玉米宴年夜饭。
那次是应墨西哥前卫生部长帕斯的邀请,到他家吃年夜饭。刚入席他就告诉我,今晚不准备烤豚鼠和烧鲍鱼、鳕鱼之类的山珍海味,而是地道的乡土菜。帕斯的侄子劳尔告诉我,墨西哥享有“玉米文明古国”的美誉。玉米食品是印第安人流传下来的,已成为当今墨西哥人食谱的主角,用玉米制作的食品有40多种。
塔可
劳尔介绍之际,一位侍者端着托盘给我们送上了有名的玉米面饼汤。玉米面饼是炸的,入口酥脆,汤内有肉末、嫩玉米粒和几只柿子般大小、炸脆的紫红色辣椒;汤由浓浓的西红柿汁调味,可谓鲜、酸、辣、脆数味俱全。我喝了一碗,顿觉胃口大开。接着送上了一盘玉米饼。帕斯说,把它卷上不同的夹心馅,就是名叫“塔可”的玉米饼卷。他今天要厨师为我准备了几种不同风味的馅,有猪头肉、鸡肉、牛肉、炸猪皮等。若能吃辣,就加辣椒酱,不能吃辣则可以加油梨泥。我依法炮制,一口气吃了两个,很有滋味。
墨西哥粽子
正在回味之时,又送上来一道玉米面制作的食品。劳尔向我介绍说,这叫“塔马尔”。我看它是用玉米叶包着的,就称之为“玉米粽子”。我的这一诠释立刻得到了主人的认同。因为他们访问中国时曾经品尝过上海的粽子。我说,以前在委内瑞拉吃过一种叫“阿亚卡”的玉米粽子,只不过外面是用香蕉叶子包裹的。帕斯说,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和中美洲也有香蕉叶包裹的粽子。他为我们准备了三种粽子——没有馅的香味粽子,用肉、奶酪、油橄榄果拌成的肉粽子,以及用什锦果脯、香草做馅的甜粽子,请我们根据自己的口味随意挑选。但是,墨西哥人吃粽子,辣椒必不可少。他风趣地说,墨西哥人吃什么都离不开辣椒,说不定和中国的四川人有亲戚关系呢!墨西哥人同玉米的渊源真可谓太深了。
1999年,我在乌拉圭时,一次在墨西哥大使的新年宴会上尝到了另一道用玉米做的上等菜——玉米秆黑菌孢,他们称之为“古伊特拉戈切”。因为听说这是由玉米秆的霉菌加工而成的食品,我有些犹豫。墨西哥大使看出了我的心情,笑着向我解释:“此类黑菌孢是经过专门技术培养的美味,营养价值很高。用干酪裹着在烤箱里烤熟后,变得黄澄澄的,散发阵阵清香,您不妨尝一尝。”我吃了几口,果然觉得味道鲜美。
现在,我虽然离开了那片洒下热情汗水工作过的土地,但每当看到城市披上新年节日的盛装,各家各户沉浸在一派节日的气氛之中时,我和拉丁美洲人过年的种种兴奋情景就又一幕一幕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end-
图文来源 |《鲜为人知的外交故事》
作者 | 汤铭新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